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65阅读
  • 0回复

[随笔·杂文]黄海影视工作室收集整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14
银子
10668
威望
593
贡献值
180
好评
17
光洋
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5
黄海影视工作室收集整理 {KalVZX2R  
曹国公李贞墓与明光地名之关联 R>. %0%iq  
李贞明太祖朱元璋二姐夫,三十六岁娶二十四岁的太祖二姐朱佛女为妻。生长子夭折,次子岐阳王李文忠,(岐阳王陵园在南京)太祖二姐朱佛女薨于元至正九年,时年三十六岁(公元一三四九年),葬于明代的盱眙县灵迹乡(今安徽明光市大李村口)。在朱元璋的三个哥哥、二个姐姐中,他对二姐的感情最深,赞誉最多。再加上李贞对朱家曾有“资助”之恩,朱元璋对二姐一家恩宠深重,所以李贞的后人世代享有奉禄,勋名与明朝相始终。 626 !6E;T  
这位在充满战乱,灾难的元末社会中仅活了三十六岁,从未享受过一天皇室生活的名誉公主,不仅为这块土地生下了一位永载中国史册及明光史志的人物——李文忠。而且去世后与陇西王李贞合葬在一起,魂魄永存于明光山水。更重要的是,在这块皇族坟墓兆域的四周,世代繁衍著岐阳王李文忠的子孙达六百多年之久。 W%cJ#R[o  
公元一三三九年,灵秀曼妙的明光大地孕育出一位名震华夏的历史人物——李文忠。少年时期太祖赐名朱文忠,为大明王朝创立与开拓,建立赫赫功勋。生封曹国公,死恤岐阳王。赐葬“钟山之阴”(南京),在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他名字不仅永载中国史册,在家乡明光更是一位妇孺皆知,超群绝伦的“勋贤”,不仅“史无前例”,而且至今无人超越。 +0WI;M4i  
洪武十一年十月庚戌(公元1378年),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李贞去世,其灵柩返回盱眙(今明光市),李文忠便“乞归改葬,望见茔冢,”将父亲李贞与母亲合葬在一起。现明光市大李村口。洪武五年追册朱佛女为“曹国长公主”追封李贞为陇西王,益“恭献”。此坟被官方定名为“曹国长公主墓”是以朱元璋二姐册封的称号来命名的,当地人俗称“曹姑坟”。 38eeRo  
一九四零年,在抗战时期,日寇挖掘此墓,由于墓土粘度强,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日寇投降后,另有一小股歹徒又一次挖掘,依然没有得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曹国坟”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公元一九六九年二月,安徽省考古所对该墓进行所谓保护性的清理。岐阳李氏先祖陇西王李贞墓被挖开,西后室应是墓主人李贞的置棺之处,但棺木及骨骼已腐朽无存。东后室内发现残朽的棺木两块,未见遗骨,从玉碑上的文字,吴孝亲公主朱氏之柩证实,此室应是李贞之妻朱氏置棺之处。“吴孝亲公主朱氏之柩”玉碑是吴元年李文忠置于墓中的。该墓撤底清理后,当时墓中重要的明代文物暂存在安徽省博物馆。 SiQszV.&  
公元2010年2月的一天,某单位以保护文物为名,要强行拉走陇西王李贞墓前的石马。这石马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陇西王墓前唯一幸存的明代遗物。当时在大理村民与村干部的保护下,得以妥善的处理,再次避免了明代珍贵遗产的流失。 XqTDLM&  
早在明代,除缙绅巨福外,民间俱不立祠堂,不修家谱。在今天明光市的普通居民中,除了“陇西王后裔”岐阳李氏家族世居明光不迁,世代传承清晰。能有几家在明清两代中祠堂灯火不灭,家谱续修不停。自明清以来六百多年间,人才辈出的岐阳后裔是明光宝地的名门望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岐阳李氏的望族支撑著这块土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一直延续五百多年之久。因此,“明光”地名的诞生与变更,浸透了六百多年来岐阳李氏家族二十几代子孙辛勤耕耘所流下的汗水。从历史意义上来说,一部明清“明光集”史,就是陇西王李贞后裔“留守支”岐阳李氏家族与这块土地的关系史。 [P746b_\e  
p/inATH  
E 14Dq#L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欢迎您参与讨论,您的每一个回帖都是楼主发贴的动力!
 
上一个 下一个